9月14日,11:18  星期日  晴
没想到这个日记本还在,二十年了,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来了,翻看以前的日记,大多是悲伤,是哀怨。
        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命运。而我,很不幸,成了那个遍体鳞伤的人。眼前的男人没有作为一名丈夫和父亲的担当,只有对妻儿的算计。去年被他算计怀孕,到逼迫我生三胎,再到后来的引产共同的痛苦,原本以为他会良心发现,哪怕对我对这个家大方一点点,多分点时间给这个家庭,在物质上再慷慨一点,可惜,狗改不了吃屎。我不会再对这样一个人抱有幻想

[作者:欣婕 日记本:迷惘~ 修改]

9月13日,11:1  星期六  晴
第四篇。《食物会坏,才是真爱》
 
1、事实描写
 
冰箱里的花卷,在遗忘中默默长出了骄傲的绿毛。
我痛定思痛,果断决策:每晚七点,准时奔赴小区出门第二个路口那家冒着蒸汽的摊档。
大叔手脚麻利,笑得像刚出笼的花卷一样暄乎。
关键是,他的花卷,几天会坏。
 
2、剖析认知
 
从何时起,“这玩意儿放几天居然坏了”成了我内心的赞誉?
这背后是荒诞又合理的消费哲学:用「食物如期坏掉」来判断商家的良心。
细想极好笑,仿佛在说:“瞧,这家没加那么多科技与狠活,实诚!”
 
人们被迫修炼成一本人形检测仪,通过观察馒头何时发霉、蔬菜何时打蔫来反向推定它的前世今生。这本质上是一种无奈的退守,是对现代食品工业一种充满讽刺的信任投票——我们不信标签,不信承诺,只信微生物如期而至的腐败过程。
 
而另一个更绝的判断标准,莫过于:“看店家自己吃不吃。”
此乃终极奥义,堪称街头智慧天花板。
它蕴含着一个朴素而坚硬的真理: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如果老板能坦然地、香甜地、当着你面吃下他卖的东西,那这大抵就是一碗“良心”的官方认证。
这场景堪比一场小型行为艺术,吃下去的那一刻,他卖的不再是食物,而是一份身体力行承诺,一种另一个纬度的诚信标榜。
 
我们从追求保质,退守到歌颂如期腐败;从相信广告宣传,到相信老板的餐桌。这看似是消费降级,实则是认知升级,是我们在复杂世界里,用最低成本寻找确定性的黑色幽默。
 
3、提炼行动
今后觅食准则极简:一盼食物娇气易坏,二盯老板大快朵颐。
以此为准,天下黑店可去半矣。

[作者:红色精灵宝贝 日记本:我的平凡我做主 修改]

9月13日,10:14  星期六  晴
   昨天问豆包,有什么办法在电脑上同时登录2个微信,要简便的。果真提供了好几个方法,其中一个真是简便,只要对着微信图标快速点击,就能跳出多个登录页面。
 
   哈哈,太有趣啦。
 
   这一周又是累得每天回到家都不想说话。但是,这一周晚上睡眠不错,能自然入睡,不困难,于是早上起床也不觉得辛苦了。中午在办公室支个临时床,基本不能入睡,就是躺一躺而已,但也不会很累。
 
   现在准备来备课,明天会没什么空。希望多备几节课,下周晚上到家就能写写字。为了写字,我的装备还是越买越多,最近添置了打格尺,热融笔,还有两种尺寸的卷轴。试试多写写卷轴。
 
   愿今天快乐!

[作者:忽然明媚 日记本:忽然明媚的日记本 修改]

9月11日,17:57  星期四  雨转阴23
第2天。以旁观者看自己,用身体本能指导行动。
 
    1、事实:昨天的小事。被称“小张”,特别是在工作场合,是我不喜欢的事。当时想提醒对方,又觉得大题小作,也许他只是习惯。
    看到一段话,也是和同事间,下班才反应过来,某句话让自己不开心。晚上回到家微信问同事“今天你是在阴阳我吗?”最后她提醒大家,能当面说清楚的就当面说,当时没反应过来的不要过夜。因为第二天,说出来就成了计较,不说就委屈自己。
    这段文字就象对我说的,情景几乎一样,她发生的甚至比我的更激烈些。我想好了理由,合理合情,甚至共情到要说出他个人习惯的理由,当面做不到那就微信说。我整个过程推演了一遍,对方的表情和反应我都想到了……但最后,还是把自己劝退了。干脆劝也不劝,避免消耗自己情绪。
    
    2、剖析:意识到日常我就是用类似的内心戏在消耗自我。“今天的夜课去不去上,去的话吃饭怎么办,太晚吃会更胖”“那个礼物要不要送啊,什么理由,什么方式,对方会不会喜欢,会怎么想,会不会误会”“现在要去运动吗?明天吧?今天还是明天?”“啊,我要学英语,人总要给自己机会改变……算了吧,挺难的,单词怎么都不认识”……日子在一天天过,我在一天天重复,没什么长进。
    我不喜欢在工作场合称我为“小张”,我不小了,这样的称呼让我觉得被轻视,没有得到尊重,特别是工作场合。叫我全名,或职务都可以。对方把这样的不专业当成自己的至情至性,不拘小节,我无法认同。由不认同引发我对他的瞧不上,也是他叫我小张时,不适感觉的原因
    
    3、行动:一是把主体看得太重;二是把精神力量看得过重。
    象看待别人的事情,重新判断自己的事,比较客观些,那样大部分都会成为“不那么重要”的事;给物质身体更科学的认知,精神思想受物质认知局限,会因无知傲慢,可身体是进化上亿年的智慧体,适当把自己交给直觉。

[作者:红色精灵宝贝 日记本:我的平凡我做主 修改]

9月11日,17:30  星期四  雨转阴23
第一天。接受在过程中不断修正,这是改善拖延的关键。
 
    1、事实:八月底,我带队参加省上组织的比赛,一共设一等奖三名,其中一位就是我们的选手。第一时间写了喜报,九月一日全市公众号发布。那天返程时,坐我们顺车的铜川领队袁提醒我,由获奖选手来讲解技术要点拍个视频,反应迅速会引发关注。我当然很兴奋,立刻约了,表示赶紧实施。但是已经过了10天了,还没有做成。因为张坷去了武威参加抢收。
 
    2、剖析:客观原因是九月第一周开始下雨,张答应我自己在家录,以及他又去了外地……其实这些都是外部原因。主要原因是我的拖延。当然,拖延也有原因,一是畏难,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,全程录下来,需要角本,需要专业,需要镜头有故事感,需要后期大量精力和时间剪辑制作,这些我都信心不足;二是完美主义,想一次性把所有东西准备好再行动,脚本想捋得科学规范不露怯,拍的时候尽量完整,若再想集合力量再来一次,会更难,不仅需要人,还需要地,以及机械,大量调度和协调。
   就这么拖着,拖过了天雨,拖到我对自己说“要不先行动,有问题再去解决”,约他,他又有事了。
   说了这么多,全是戏多的演员,且都是心理戏。这是我最应该克服的习惯。有问题摆出来,或许说出来已经不是问题了;对我来说是问题,对别人可能已有现成答案。
 
    3、行动:行动上再勇敢些,更果断些。让问题暴露在行动的过程中,过程中解决问题,这更锻炼自己。
    
    西门老师说,象这样的每日进化报告,通过这样具体的事情的描述和分析,最后提炼改进行动,好处在于可以以旁观者审视自我,能提升以后决策的质量,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从感性变得更理性,这些小的事例都将会是我的认知宝库。
 
    观点人人都有,但是经验非常独特。人的经验越一手,越是具体,越是深入,它留下的触动和思考的空间就越深广。

[作者:红色精灵宝贝 日记本:我的平凡我做主 修改]

9月11日,17:11  星期四  雨转阴23
    昨天找到追梦人微信群,应验了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这话。
    重新开始在这个清静的地方写日记,有好几天了。但不知该写些什么?微博、微信、小红书、荔枝电台、喜马拉雅、小宇宙、抖音、视频号、公众号……我在太多平台留下过印记,象小狗一样,到处给自己圈地。
    照这个诉求,应该是想要被更多人看到,想要得到更多的认同,遇见同频的人。
    所以,在这里来,要记录些什么呢?思考是因为郑重和诚恳,还有些担心。这个平台会永远在吧?留下的记录会一直在吧?
 
    今天看到西门发的一个视频,分享用三个月时间,通过每天书写思维进步报告的方式,去成长和进步。来吧,现在九月,开始记录,用笨拙的坚持,加上时间的发酵,看看能有哪些变化?
 
    书写过程不复杂。每天600字,据说这是达到思考起步量的基础,另外,容易坚持,这个很重要。分三步:
    一、客观描述。用150字还原触动自己的事实,只写事实,不写情绪。
    二、深度剖析。用400字剖析感受,探究各种选择和决定的可能性,并进行分析,可以正反方互驳,训练思维能力。
    三、提炼行动。用50字总结一个可执行的行动方案,下次若发生同类事件,会有一个快速理性的判断。这个非常棒。思考是为了指导行动,而不能只停留在思考。
 
    更棒的是,我计算过了,每行30个字,到20行才会滚动加屏,这也太适合写了吧。量身打造,绝对的。
    西门建议用视频的方式拍日记,这个当然更好。但太麻烦,而且素材库不稳定。先做再说吧,从写开始,拍的话也需要有文本的。也许,100天之后,我可以着手拍视频呢。

[作者:红色精灵宝贝 日记本:我的平凡我做主 修改]

9月11日,8:8  星期四  晴
最近你好吗?很久没有来这里了,是不是你也很久没有来过了?你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?工作顺利吗?有新的感情吗?
我最近很不开心,我不知道未来的路该何去何从,是该继续忍耐这乏味琐碎的婚姻生活,还是应该勇敢的和过去告别?
如果没有孩子,我想我已经离开这里了。
可是,我现在却用孩子作为我无法离开的理由,这样对吗?
是不是所有人的婚姻都是这幅模样?不会的,不是这样的。
 
到如今,回忆起来,你依旧是我心里认为对我最好的人。再也不会有第二个。
如果,我们在一起,会是这般模样吗?
还是因为我,我的性格,才导致我有现在这样不开心不快乐的生活?
 
我该如何做出改变呢?
可是改变如果只有我自己,那这样的婚姻还需要继续下去吗?

[作者:靜靜愛你 日记本:永远的咕咕 修改]


更多>>